團體關係模式探索工作坊

課程目標:

  • 發展參與同仁於擔任領導者時展現其被賦予角色的權威與責任,強化個人權威於工作任務上的展現。
  • 開創同仁間彼此深化理解、交流的機會與可能性,凝聚團體與組織動力以創造更好的溝通成效與工作表現。


◎預計成效:

  • 開創參與者間真實人際互動展現,促進團體成員彼此真誠看見與相互理解的凝聚機會。
  • 協助成員統整個人於工作坊及真實工作團隊中人際互動樣貌之異同,啟發參與者在人際、權威與領導力等主題上之反思、學習與改變。
  • 引導成員將個人體驗與觀察理解於工作坊中呈現、分享,促進其他成員之社會性學習,並開創團隊共同智慧。
  • 提供一個共通理解團體動力之語言架構(B界線/A權威/R角色/T任務),有利於主管角色引導與帶領團隊探索、覺察及突破團體現況與困境,亦有利於日後團隊內/同仁間彼此討論任務困境時有所著力。

· 團體關係模式工作坊設計:

  • 運用團體關係模式的團體體驗學習: 工作坊為兼顧小型團隊之核心性、緊密性,以及中大型團隊之連結性、組織性,採用團體關係模式中之小型研究團體(Small Study Group)與大型研究團體(Large Study Group)等兩種體驗式團體來進行,並穿插以回顧應用團體(Review and Application Group)來協助參與者整理體驗團體的感受與發現,結合在組織與團隊中之實際工作經驗,使體驗學習更能固化並應用於真實的工作場域。

  • 小型研究團體(Small Study Group)的體驗: 主軸聚焦於探索小團體面對面互動中正在發生及改變的人際和人群關係,包含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團體他人與團體自己與自己。小型研究團體在領導力的發展上,有助於提供一較小且較安全的實驗場,讓參與者能將個人內在對權威及領導力的體驗與學習,透過各自獨特的表現方式呈顯於團體中,並且收穫來自團體其他成員的回饋,這些回饋可能是口語表達,也可能是行為上明確或不明確的回應。這種真實的回應及表達形式,也讓參與者需要不斷的透過行動和反思來幫助「定位」自己,進而產生對真實工作場域與真實工作經驗的共鳴。

  • 大型研究團體(Large Study Group)的體驗提供了參與者探索當處於群體和組織中,個人如何經驗情緒感受、心智活動以及心身反應的機會。在領導力的學習上,營造了一種相對具有壓力以及更強社會期待的空間,讓參與者得以從大型研究團體進行的時間中觀察認知感受行為等三面向,並體驗自己、他人、團體如何呈現自我權威且實地展現於團體中,以及這些展現性地行為所帶動團體和組織的動向與思考。相較於小型學習團體,大型學習團體更像是一個社會,蘊含更多文化、差異、價值觀等,使參與者能以更廣闊的角度反映自己於社會和組織中的樣貌,藉以理解促進組織運作的動力觀點,以及個人在當中能運作、推動的可能性。

  • BART團體分析: 透過小型與大型的研究團體體驗,成員可以深層的體驗與理解到團體關係中彼此的互動狀態。顧問運用團體動力的BART Theory 的探討,團隊可以更清楚覺察自我與團隊的人際界線如何面對權威如何展現自我權威在團隊中的角色與因應不同的情境下展現的行為/執行任務,以及BART四個層面彼此間的相互影響,BART代表界線(Boundaries)、權威(Authority)、角色(Role)以及任務(Task),為團體及個人動力的四個層面,簡介如下:

  • 任務(Task):包含主要任務 (工作任務)、生存任務(應付焦慮,維持團體生存;對主要任務有損害或相輔相乘的作用)、歷程任務…。

  • 角色(Role):正式角色與工作相關,跟權威及界線有關聯,角色清晰度十分重要。非正式角色: "母親"、受害者、觀察者…、參與者、旁觀者….。
  • 權威(Authority): 有執行任務,使用資源,以及做對他人可能擁有約束力決定的權利,包含正式與非正式的權威,自我權威與面對權威的姿態。領導力與個人權威有關,而與正式權威無關。領導力是一個鼓勵、激勵、及發動團體改變的歷程 (例如: 陳樹菊,甘地) 權威帶來影響力。
  • 界線(Boundaries):界線包含人際、關係、時間、空間、任務、資源……。

· 適合學員:

歡迎參加我們的「團體關係模式工作坊」,這是一個針對組織、企業、以及領導者所設計的專業培訓課程,旨在協助參與者深入了解並提升團隊內的人際互動、組織動力以及領導力的發展。

適合參與成員:

  1. 領導者與管理者: 這個工作坊對於企業領導層以及中階管理者特別有價值,他們可以透過實際的體驗學習,更深刻地理解和發展領導風格,提高在組織中的影響力。

  2. 團隊成員與協作者: 任何在團隊中工作的成員都能夠受益於這個工作坊,這包括基層員工、專案團隊成員以及各種專業背景的協作者。透過不同規模的研究團體體驗,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貢獻價值。

  3. 組織發展專業人員: 對於負責組織發展和團隊建設的專業人員,這個工作坊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理論基礎,以促進組織內部的積極互動和領導力發展。

  4. 特定團隊例如特定BU的主管群、RD部門、產品開發部門、或是專案部門。這個工作坊讓參與學員更清楚彼此間團體關係的互動模式,更知道如何調整各自在團體中的自我權威展現與如何面對權威。

人數建議:為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充分參與和互動,我們建議每個工作坊的參與人數控制在16至24人之間。這樣的範圍有助於建立一個溫馨而活潑的學習環境,同時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夠得到個別化的關注和指導。

透過這個工作坊,我們期望參與者能夠在互動中體驗、學習,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的工作場域中,進一步提升組織的團隊協作和領導效能。

  ◎ 工作坊設計內容與時程安排

 分作兩日下午進行:每天4.5小時, 共兩次合計9小時

  • 顧問與工作坊基本理論簡介
  • 小型研究團體SSG  X 4   or  小型研究團體 X 3  + BART團隊分析
  • 大型研究團體 X 2
  • 回顧與應用團體 X 2

這個課程透過體驗學習的方式,讓參與者在真實的互動中學會領導力的本質,並提供了一個整合了小型和大型研究團體的多維度學習環境。這樣的組合不僅能夠促進個人在小團隊和大組織中的領導力發展,也能夠在回顧應用的階段進一步協助參與者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工作場域,從而提升整個團隊的合作效能和組織的整體動力。

團體關係顧問介紹







Edward cheng 鄭博文

資深企業教練/團體發展顧問

專業學經歷:

  • ž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碩士班畢 。
  • 企業: 從事full-function人力資源主管工作將近18年,歷經傳統產業、機殼產業、TFT-LCD產業、IC設計產業,所經歷之產業排名皆為該產業前幾名的標竿企業。 
  • 目前為慧培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區人才發展總監、藍海價值創新研究中心顧問、REC&PCC Assessment Center 資深顧問、 清大團體動力課程講師。 

  • 曾任:台南科學園區人力資源委員召集人、IC設計薪酬聯誼會發起人、國際教練聯盟(ICF)台灣總會常務理事、中華專業教練發展協會(CPCDA)監事 。

ž專業訓練: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SFBT)高階訓練、理情治療(REBT)專業高階訓練 
  • REC&PCC合格之評鑑中心(Assessment Center) 顧問師 
  • 高階教練(Executive Coaching)專業課程:ALIGN-ARTS教練課程畢業
  • 國際文化交流協會(ICA)「參與的科技」ToP™引導技能發展課程 
  • 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 初階與進階培訓
  • 非結構團體帶領培訓、人際-心理動力團體三階段培訓結訓
  • 『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專業認證顧問課程

◎ 獲獎:所帶領HR團隊獲得兩次TTQS金牌及國家訓練品質獎。

◎ 專業服務: 策略規劃、 1-1主管教練、 團體教練、 團體與組織發展顧問、人才評鑑。 Edward曾經與不同行業的客戶合作,包括富邦人壽、BMW、Deloitte 、Impact Hub、凌陽科技、廣達電腦、太古汽車、Porsche、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円星科技、和泰汽車等...。






Ray 吳子銳

諮商心理師 / 團體發展顧問

專業學經歷:

  • ž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碩士班畢 ž
  • 2023 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顧問
  • 2021、2018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行政主席
  • 2016塔維斯托克(Tavistock)團體關係研習會香港大會、北京大會文化傳譯
  • 福州思跑教育公司特聘團體諮商技術培訓講師
  • 廈門美心說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合作專欄作者、顧問
  • 多所學校的團體諮商課程協同教學,團體帶領講師

專業服務:

  • 個別諮商服務逾500人次,議題廣含人際、情感、家庭、學業、工作職涯與生命創傷等。
  • 帶領自我成長團體、心理支持團體、專業技巧訓練團體等逾200小時,服務人次逾1,300人。
  • 心理成長增能講座(主題含括生涯、心理健康、團隊領導、壓力調適等)參與人次逾3,000人。